首开课是青年教师顺利走上讲台的重要环节,在首开课过程中,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会邀请教学督导和专家进入青年教师的课堂进行不定期听课,青年教师需要参加首开课培训并与优秀教师交流教学经验,首开课结束后再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交教学总结。
中文系许丹老师提交的“复调协奏 五部和声——《中国古代史》首开课回顾”总结了她2013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在中文系134121班级开设首开课《中国古代史》的心得体会。她认为课堂教学中,温情与敬意是纲领,改革与创新是措施,学术与趣味是条件,自由与独立是目标,快乐与收获是答案。这篇文章在校报2014年3月30日最新一期第七版整版刊出。全文如下:
复调协奏五部和声
——《中国古代史》首开课回顾
人文学院中文系许丹
2013至2014学年第2学期,我申请了首开课,课程是《中国古代史》,授课班级是人文学院中文系134121班级。回顾起来,就像在聆听一首复调音乐,这支曲子包含如下五个声部,彼此独立而又叠置融合。
第一声部 温情与敬意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曾说过:“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温情与敬意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始终的原则,也是我对学生研究历史时提出的基本准则。
首先,温情与敬意是对于本国历史要进行理性客观的认识,既不多做曲解或粉饰,也不能只有轻薄与诬蔑。历史究竟是什么?有的学生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书,有的学生说历史是构成人类往事的所有事件和行动,这些观点可以求同存异。但在涉及到具体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学生们习惯于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思维,我一直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更加宽容、更加多元化的看待历史的思维模式。
其次,反观教学工作,从备课到上课到课后讨论等一系列环节,温情与敬意也不可或缺,因为这是一种对于教学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力量。
一是备课,不仅要备上课内容、备讲课方法、备措辞语言、备学生反应,还要备每节课结束时的“吊胃口”,下节课开始时的“抖包袱”以及一些调节课堂气氛的小桥段等。只有备课充分,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上课才能得心应手,引人入胜。
二是上课,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上课才来下课就走。每次上课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课堂,与同学聊学习聊生活,在融洽的氛围中开始上课有利于师生的沟通和交流。上课时,我始终情绪饱满,面带笑容,声音洪亮,尽量感染到每一位学生。下课后,我常常刻意晚点离开教室,增加师生交流机会。
三是课后讨论,这门时间跨度大、内容涵盖广的课程在历史系专业课程设置中会安排100多个学时。而本课程只有48学时,很多问题在课上无法深入探讨。有鉴于此,每次课程结束时,我都会留三四个重要问题给学生思考,学生们经常给我发邮件,有时会写上几千字,我会仔细阅读,认真回复,不断鼓励和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将零碎的想法形成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的文字也是一种学术训练。
第二声部 改革与创新
东南大学目前已成为一所以工为特色,理、工、医、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建设很有必要,有助于延续东南大学“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的本科教育教学传统,也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人文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贯彻“物理、心理、法理、伦理、艺理、哲理”的六理一体大类平台课教学方案,取得了非常好的培养效果。《中国古代史》课程通常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而人文学院中文系立足于“文史一体”的培养目标,向学校推出了《中国古代史》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建设性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实现人文学院“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完善学科基础结构。
我对于在中文系开设《中国古代史》课程有一些思考,申请了东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已经立项。改革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教学观念上,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在课堂上一直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在互动中切磋交流,共同探讨历史问题,评判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
教学内容上,以分阶段模块式教学为主,结合专题和文学史教学,进行整顿和组合,优化教学结构。首先精选教学内容,避免与中学教学的重复,在分阶段教学之外,着眼于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等的专题讲授。而且注重联系中国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使学生更加明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脉络,正确把握文学和史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进行分组主题研究和成果展示,加强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全班分成八个小组,各小组按照朝代顺序自主选取主题进行研究,强调研究的学术性,并将研究成果以PPT的形式进行展示。
课程讲义上,参照目前市面上经典的《中国古代史》和《中国通史》教材,同时结合中文系的特殊性,编订适合中文系本科生需要的《中国古代史》课程讲义,突出“文史一体”的特色。
考核方式上,注重平时表现,考试以开放性试题为主,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实现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目标。学生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训练之后,基本上都能做到“我手写我心”,不执拗于教科书籍,不听从于盖棺论定,而是真正给出自己有理有据的看法。
第三声部 学术与趣味
学术性和趣味性是我在《中国古代史》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关键词,也是我用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对于《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程,我上课的风格是强调学术性,但表达方式必须幽默风趣。
首先,学术性体现在上课过程中必须强调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学生在中学时代基本都系统地学过中国古代史,那么,本科时期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必须更加强调学术研究。比如在第五章《帝国的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在谈到赤壁之战时,我播放了《新三国》第42集部分片段,要求学生查阅相关史料,找出这一集中哪些是历史真实,哪些是历史虚构,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必然性历史,什么是或然性历史。又如在第六章《大一统帝国的重建:隋朝》中根据刚刚发生的隋炀帝墓的新发掘一事,引导学生重新评价隋炀帝,对这个历史上似乎已经盖棺论定的暴君重新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也得出了很多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答案。
其次,学术性之外,趣味性也是我非常强调的关键词。上课首先是语言艺术,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特别重要。备课时我会讲一到两遍给自己听,并以学生的视角来感受。课上多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大学生们常常使用的词汇,如“土豪”、“掉节操”、“喜大普奔”等,课堂气氛愉快,在这样的气氛中融入学术性内容,学生会乐于接受,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复次,趣味性除了体现在上课语言上,还体现在教学内容中。我在备课时会准备一些小故事、小视频等调节课堂气氛,补充主体内容,掌控上课节奏。如讲到魏晋名士,我讲了一些《世说新语》的小故事进行直观解析。讲到宋朝城市,我播放了《清明上河图》动态版视频,直观展示开封繁华,引导学生研究宋朝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
第四声部 自由与独立
课堂教学绝非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是课堂上的重要角色,没有学生的参与和创造,课堂教学并不完整。本课程虽只有48学时,我仍然非常注重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懂得学术研究中“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我把全班同学按照朝代顺序分成八个小组,并按照男女生比例进行合理搭配,安排每个小组在每个历史阶段学完后选取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并以PPT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小组成员全部上台进行解说。我的要求是必须进行学术史回顾,做好文献综述,介绍研究现状,研究内容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结论自圆其说,不必与学界流行观点一致。
学生们的研究让我欣喜万分,比如宋朝小组研究包拯,通过包拯的生平事迹探讨了宋朝弹劾制度的很多问题,并且对于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包拯文学进行梳理,从历史传说到话本小说到宋元南戏到元杂剧到明清传奇等等,学术性很强。再如明朝小组研究明代的宦官制度,精彩纷呈,从中国的宦官文化入手,翻阅参考了很多历史文献,着重探讨明朝宦官制度的沿革,最后对于宦官这样一个群体进行重新评价,并且与当下的城管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文关怀。
通过这样的小组研究和成果展示,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得到很大加强,学术上不断独立,避免人云亦云,并且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虽占用了部分课时,但非常值得。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重新思考历史,而不是机械接受教科书和大众观念中的历史。
第五声部 快乐与收获
我不仅在中文系开设《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程,也在公共管理系开设,上课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快乐和收获是相同的。
首先,我认识了很多优秀、好学、善良、懂事的好学生,收获了与学生之间真挚的感情。圣诞节那天,上午一二节课在中文134121班级上课,快下课时,班长李烨婧拿出了一个包裹好的苹果代表全班送给我作为圣诞礼物,我非常感动。三四节课在公管131121班级上课,课前,吴秋怡同学代表全班送了我好几个小礼物,还有一张贺卡,上面写满了对我上课的评价和祝福,读着一字一句,我当场热泪盈眶,由衷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运和幸福。我很珍惜和学生之间美好的缘分和相处的时光,期末时以每位同学的名字入诗,两句八字,给每个学生都写了一张贺卡作为新年祝福,学生们非常喜欢。
其次,做老师让我有非常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一方面,作为老师,我能够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还是态度、方法、视角、前沿等,这些才是点铁成金、授人以渔的金手指。而当学生豁然开朗,开心满足的时候,我的满足感会加倍增强。另一方面,学生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新启示、新方法、新技术,促进我在教学上不断更新和进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生们在小组研究和课后思考中常常会给我带来很多宝贵的启示,比如,魏晋南北朝小组研究陈庆之使我对这段历史的很多战将开始加强重视,并且发现了《北齐书》的很多问题,这就是教学对科研的促进。又如,学生除了使用传统的PPT之外,还使用了自制视频、Prezi等软件,展示效果极佳,这也启发了我以后重新设计多媒体课件。
回顾上学期的首开课,《中国古代史》教学就是一支复调协奏曲,多声部协调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温情与敬意是纲领,改革与创新是措施,学术与趣味是条件,自由与独立是目标,快乐与收获是答案。正是在这样的多声部协调发展中,这一支曲子才演奏得如此动听,如此和谐。
最后,非常感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用心地组织和帮助,首开课活动的开展是对于青年教师走上讲台的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洗礼。在首开课的培训中,我受益良多,得到听课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多位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希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能够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真正成为青年教师发展与成长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