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第十四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

时间:2020-11-02浏览:1265

20201031日,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医学人文系与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办,《医学与哲学》、《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社协办的第十四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收到来自香港大学、深圳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海内外多所高校和医院等机构的论文来稿。

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于2007年由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多位教授共同发起,旨在应对中国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研讨会一直致力于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来分析和研究生命伦理问题,建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的生命伦理学理论体系,在更好应对中国问题的同时,也为世界生命伦理学的总体发展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该研讨会早期在香港举办,自2013年开始由浸会大学和内地高校联合举办;目前已与大连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多所内地高校联合举办会议。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东南大学医学人文系系主任程国斌副教授主持。人文学院院长王珏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任张颖教授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主编赵明杰致开幕辞,对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预祝会议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由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范瑞平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张颖教授主持,共有八位讲者与我们共同探讨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议题,期间共计有一百余名来自湖南、黑龙江、新疆、湖北、广州、上海等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与会议。

香港大学附属医学院余定柽老师分享了他有关《建构道教器官捐赠现代教义诠释》的成果,通过历代道经文献梳理,应用宗教现象学的概念,系统分析主要道派对器官捐赠的可能态度及成因,并提出器官捐赠的教义现代释义。

湖北医药学院马菊华教授做了题为《伦理决策视域下的死亡尊严探析》的报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死亡尊严的概念及实现死亡尊严的伦理路径。

东南大学王乐为我们介绍《儒家家庭主义文化背景下医疗决策的自主问题》,辩析“病人自主权”作为西方生命伦理概念在引入中国生命伦理时,因文化差异陷入的“个人自主”难以实践的形式主义困境,并提出病人“个体自主”和“家庭自主”如何在我国文化背景下达成和解。

深圳大学唐咏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介绍了他们《基于Citespace V的中国30年临终关怀研究计量分析》的研究成果,分析近三十年我国相关主题的文献,发现总体上讲,我国临终关怀研究呈现繁荣景象,但也存在跨区域协作不足等现象。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周吉银副研究员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的利益冲突管理》的介绍,探讨了新冠肺炎防控的大背景下,相关临床研究可能面临的一系列利益冲突问题,包括常规临床研究申办者、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和研究者,以及患者与受试者之间;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如何从国家层面更好进行统筹管理、优化利用医疗资源。

武汉科技大学孙君恒教授做了《新冠肺炎期间隐私保护的思索》的报告,指出由于公共卫生和医疗需要,在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中采用了大量健康信息和个人相关信息;在公众利益和个人隐私权之间,需要加以平衡和协调,将确保人民健康放在首位,合法运用个人信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南京师范大学史文娟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疗护理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探析》的研究,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人工智能在医疗护理领域主要存在的以人工智能为主体的道德情感有无的判定、道德责任的认定、尊严与隐私的探讨等,并对未来医疗护理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大连理工大学赵岩博士后,为我们带来《人工智能养老的伦理考量》的报告,在肯定我国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工智能养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养老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如使老龄人“物化”、孝养关系疏离等,并尝试提出解决策略。

本次研讨会的闭幕式由河北医科大学边林教授主持,由西安交通大学王明旭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范瑞平教授、东南大学程国斌副教授致闭幕词,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我国生命伦理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与会学者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就报告中涉及的生命伦理学重要议题,如知情同意主体、科研伦理原则、安宁疗护等,及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工智能等新的现实背景下所产生的伦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现场气氛活跃,取得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