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视域下的至善理解” 人文悦读会顺利召开

时间:2023-05-12浏览:238

大学的校训,乃大学的精神和灵魂。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积淀和 蕴涵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人文精神和价值理想,彰显着我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教育理念和实践、校园文化气质以及师生的精神风貌等。东南大学在新时代新形 势新要求的教育奋进路程中,面对东大师生由衷发出的“至善是什么”以及“如何止于至善”等时代之问,东南大学理应直面这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

2023 年 5 月 12 日上午,第二届至善人文悦读会“学科交叉视域下的至善理解”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五楼多功能会议室举行。此次活动在东南大学党委统战部和政策研究室的指导下,由人文学院工会、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和东大民革 基层委员会主办。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冯建明对此次会议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和指导。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李涛、建筑学院副院长兼东大民革基层委员会主委葛明、人文学院副院长乔光辉、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主任卞绍斌以及人文学院工会主席肖媛等领导、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人文学院工会副主席兼东大民革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梁卫霞主持。



在开幕式上,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冯建托主持人梁卫霞老师宣读了他对此次会议的致辞。冯建明部长的致辞强调了本会议在问题导向、情怀担当、价值塑造和凝心聚力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以及新代下增进对东大校训止于至善理解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并从古今中西互、理论和现实结合的高度谈了对止于至善的理解:首先,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追求,追求完美,追求极致;但同时又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智慧,达到 (个人为的、所及的) 至善即止,行事有止,行己有止,不过,不卷。其次,止于至 向内的,是一种自我要求、自我追求,但也是向外的,寄寓了个体对世界、外在人和事的一种期许和信念。而后一层意义往往被忽略了。致辞中饱含着冯明部长对止于至善的独到而深厚的见解,在本次会议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和热烈的讨论。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李涛指出,此次学科交叉视域下的至善理解的会议充分了人文学院多学科、学科交叉的优势以及人文学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优势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对于我们深刻领会贯彻东南大学教育 大讨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坚定文化自信、树立科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努力以匠铸精品、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建设的东大教理念。



筑学院副院长兼东大民革基层委员会主委葛明指出,止于至善的东大校训,是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凝聚了一代代东大人的精神和风骨,中西方共同崇尚的普遍理念和价值。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的奋进路程中,我要以“止于至善”的校训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奔赴未来。



人文学院副院长乔光辉教授对“止于至善”的文化精神做了解读,不仅比了朱熹与王阳明对“至善”标准理解的差异,而且对东南大学“止于至善”的校训的史和精神做了深入解读,强调对“止于至善”的解读应是真善美的统一。



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系主任卞绍斌教授从中西文明互通和中西哲学对话的角阐“至善”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西方共同孕育的核心理念,是关于世界、人、自我和社会的最高思想境界和至高精神气派,并从苏格拉底的哲学精神和雅典学院所彰显的西方文化气质诠释了至善理念



文系系主任张天来副教授结合诗经传统阐述了对“止于至善”的理解,认“至善”是“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切磋琢磨,格致诚正,是达到“至善”界的必由阶梯。历史系系主任王华宝教授和毕云博士指出“止于至善”的校训当代大学教学根本任务之间具有高度的贯通性,对止于至善的新的诠释将是东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动力,有助于推动东南大学早日建成具有鲜明东大特、东大气质和让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的庞俊来教授认为古至善的终极目的和至高境界是当今东大人理想信念和价值引领的坐标。哲学与学系梁卫霞副教授从中西对话的视域,阐明了至善是什么、止于至善的路径以至善何以是最高的价值等问题,并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指出树人的目标“止于至善”。其他来自哲学与科学系、中文系医学人文学系的老师也从自专业视角出发,阐明了至善和止于至善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勇于正当今时代教育的新使命新担当新问题,敢于直面东大人对至善的理性发问,此次会议对至善、止于至善及其当代价值做了多学科和学科交叉的阐释、话和争鸣,揭示了出至善所蕴含的历史底蕴、人文精神和价值信念,有助于进步凝聚东南大学在秉承和发扬“止于至善”中的道德自觉性和价值共识性,为东大立德树人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贡献人文智慧和人文力量

 

稿:梁卫霞

                                                                           影: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