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公祭日 | 同声共颂怀烈士,各抒己见感精神

SEU人文研究生
2020年12月13日 15:27



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    2020 12 13    —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年,我们将迎来第七个国家公祭日。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铭记历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本、研学生党支部联合共建支部——党委办公室、党委统战部党支部,于12月12日至12月13日 开展系列纪念活动。


同声共颂怀烈士


12月12日,本科生、研究生党支部全体成员前往李文正图书馆朗读亭,通过朗读,透过文字,与他们交流对话,体会前人与今人真挚的家国情怀

本科生党支部的党员同学朗诵的是诗人戴望舒写下的《我用残损的手掌》。1942年,时值抗日战争中段,抗战的胜利还未到来,在参与爱国运动的诗人在狱中受尽拷打,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怜爱,他写下了《我用残损的手掌》,抒发了对光明和新生,对爱与希望的坚定信念。党员同学们深受诗人明朗鲜活的语言与高扬阔达的情绪所感染。



向上滑动阅览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

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研究生党支部的同学朗诵的则是在2014年刻在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与一名小学生共同揭幕的公祭鼎之上的铭文。新中国进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欣欣向荣,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大道之上,国家公祭鼎的铭文带领我们回顾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告慰那些奋勇拼搏的勇士,祈愿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各抒己见感精神

12月13日上午,人文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各党支部党员代表以及党委办公室、党委统战部党支部党员代表李昭昊、杨东老师在秉文书院报告厅开展了主题为《纪念,不为复仇的怨念,只为复兴的心愿》的座谈会。

首先社会学系研究生党支部的刘宇昕同学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国家公祭日的背景和意义,带领大家更深刻地理解到国家公祭日对于中国国家和民族,对于世界的重要意义。随后党员们共同观看了纪录片《国家记忆》中的《一九三七,血色南京》。透过徐徐展开的画面,娓娓道来的讲述者,党员同学们穿越几十年风雨,与那时候的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观影结束后,参会党员们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感言与体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玉婷:看了这个视频之后,我也想到了小时候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时候,很多场景还是历历在目,感觉十分地悲痛。同时,我觉得我们应该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更应该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微薄之力。


张文娜:83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屠杀,给南京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痛苦,也是中国人民心中沉重的记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学习历史,铭记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接受历史教训,珍惜今日得之不易的和平。以国家之名祭奠,为了国殇不再重演,为了和平与正义长存。


刘天语:如何捍卫和平?如何防止这样的人间惨剧再次发生?我联想到习总书记所说的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只有增强自身实力、提振综合国力,才有实力更好地捍卫和平、保卫生命。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到的,是努力提升自己,以学术为业,以自身所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张泽群:我们设立和参加国家公祭日,祭的是国难的沧桑史,祭的是民族独立的奋斗史。回顾历史,是为了将过去发生的真人真事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而更好地警醒后人。不忘南京之痛,缅怀华夏之殇,是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的责任;接续和平发展主题,追求强大幸福目标,更是我们每一位青年党员的使命。


王硕: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认为,既要认真完成学习这一本职任务,同时也要拥有国际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胜任力,抓住机会,积极走上国际舞台,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青年的风采


图片


在座谈过程中,防空警报在空中鸣响,参加活动的各位党员同志全体起立,向83年前遇难的30万名同胞默哀3分钟。


图片


党委办公室、党委统战部党支部书记李昭昊老师在发表自己感想和感悟的过程中,同时也给在座的各位学生党员上了一堂“微党课”。

李老师带着党员们一起简短回顾了中国遭受侵略的历史,详细剖析日本发起的甲午海战和侵华战争,引导党员们沿着历史的脉络,去回溯、去反思。

李老师指出,我们要从全人类的角度来审视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当前中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代表着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应该努力在学术上深入研究,为人类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同时,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党员,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在抗击侵略的战争中,还是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中国共产党都是十分善于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善于团结和组织人民大众的。党员们在关键时刻,应该挺身而出,党支部在关键时刻,应该发挥作用

最后,李老师通过回顾国立中央大学的西迁历史,结合当前东南大学“领军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党员们勇敢担当起对新时代东南大学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担当引领社会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


图片


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珺老师对座谈交流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社会的发展永远跟个人的发展紧密相连。我们青年一代的人生是跟两个一百年目标高度重合的,青年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伟大的事业要在青年一代手上实现,伟大的蓝图在青年一代手上绘成,我们必须拥有扎实的知识水平、足够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着党员们率先垂范,争做表率


图片
图片


最后,参加活动的各位党员共同朗读了《和平宣言》,再次表达了自己捍卫和平和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不断奋斗的决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 | 周乐莹、潘宸越

排版 | 夏烨、郑浩洋

摄影 | 潘越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SEU人文研究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