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ENGLISH)
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堂·东南大学首届诗歌节系列讲座日程表
 
发布时间: 2018-09-25         浏览次数: 2251

主讲人:罗振亚教授  

题目:在云端舞蹈:破译新诗经典的对策 

主持人:王珂教授 

时间: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19:00-21:00  

地点: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本科教学楼区一教学楼111室

  

主讲人简介:罗振亚,文学博士。南开大学穆旦新诗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出版有《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与先锋对话》等著作十余种;主编过《龙江当代文学大系》、《“冷板凳”学术书系》等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三百余篇。曾获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星星年度诗评家奖、扬子江诗学奖、建安文学奖评论奖、草堂诗评家奖等多种奖励。

  

讲座内容简介:主要从历史与审美相结合的标准出发,坚持审美标准同时兼顾历史主义的态度和立场,探讨如何帮助年轻大学生理解新诗的艺术个性。具体说是怎样做到理解新诗意象的新品质,和传统诗歌意象的区别,从陌生化、平朴化两个向度,品味新诗中能体现情绪律动的自由化语言,尤其是凸显新诗的个性,捕捉其情智化的倾向。提出要多向拓展研究方法,或采用对比法,或细读与整体阅读统一,或进行审美“悟”读,贴近经典文本实质,最终把握新诗的思想与艺术精髓。




主讲人:赵勇教授 

题目:流行歌曲的歌词欣赏

主持人:王珂教授 

时间: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19:00-21:00

地点: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本科教学楼区三教学楼105室

  

主讲人简介: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专职研究员。兼任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文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文学与时代的精神状况》等,主编有《大众文化理论新编》等,合译有《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讲座内容简介:本讲座主要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中的歌词,并以港台流行音乐、崔健的摇滚乐、周云蓬的民谣等为基本分析对象,赏析歌词如何从原来的标语口号变成了后来生活化的表达,音乐如何从原来的高强硬响变成了后来所谓的“靡靡之音”。通过这种分析,展示歌词与音乐之间的互动,呈现批判性与文学性的融合,并由此在历史语境的变迁中重点思考:一、靡靡之音究竟意味着什么。二、八十年代的流行音乐如何扮演了人性启蒙的角色。三、摇滚与民谣怎样肩负起了抒情与叙事的现实重任。




主讲人:陈仲义教授 

题目:诗性思维训练

主持人:王珂教授

时间:2018年10月15日(星期一) 19:00-21:00 

地点: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本科教学楼区三教学楼105室

  

主讲人简介:陈仲义,厦门城市学院教授、前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研究员。从事诗歌写作、批评、研究四十多年,厦门城市学院教授。出版现代诗学专著12部,主要有:⒈创作论《现代诗创作探微》(28万字);⒉诗潮论《诗的哗变——第三代诗面面观》(20万字);⒊诗人论《中国朦胧诗人论》(16万字);⒋美学论《台湾诗歌艺术六十种》(34万字);⒌形态论《扇形的展开──中国现代诗学谫论》(30万字);6.综合论《中国前沿诗歌聚焦》(48万字);7.鉴赏论《百年新诗 百种解读》(40万字);8.语言论《现代诗:语言张力论》(34万字);9接受论《现代诗:接受响应论》(42万字)。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全国50多家学术刊物发表现论文与批评200多篇,发表与出版500多万字。

  

讲座内容简介:科学实用的工具理性泰半主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既带来诸多好处便利,也同时压抑了我们“诗意的栖息”。挣脱庸常的束缚,开发与培育创造性思路,是每个学子所向往与追求的。而诗性思维的训练应该是通向创造性思路的独特一翼。本讲座将通过诗歌语言形式,尝试多项目的强化训练,包括联想训练、搭配训练、变形训练、起承转合训练、加法训练、减法训练、想象训练、“接龙”训练等,帮助你在繁杂的日常生活,在与实用语言形影不离的日子里,拥有一角诗意的“觉醒”或诗性思维的“萌芽”。




主讲人:刘勇教授

题目:对话经典:文学与人生的双重融合

主持人:王珂教授

时间:2018年10月19日(星期五) 19:00-21:00 

地点: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本科教学楼区一教学楼111室

  

主讲人简介:刘勇,文学博士,“马克思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在《新华文摘》和《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种。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与一等奖。主讲“中国现代文学史”获北京市精品课程,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获北京市精品教材。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新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课程教授、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并先后在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意大利、希腊、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和文化考察。

  

讲座内容简介: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读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可以从一个人的脸上看出来的。对一个中国人来说,读不读《红楼梦》,读不读鲁迅,也是可以从脸上看出来的。很难想象中国没有鲁迅、英国没有莎士比亚、法国没有雨果、俄罗斯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会是怎么样的情景。但在当下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的环境中,经典作品在一般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那里却越来越不受待见,甚至把经典讥讽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东西。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文学作品的经典意义并不会因为“不受待见”而消失或者改变,但另一方面,经典的生命力需要与读者产生对话才能更好地释放和延续。




主讲人:张海鸥教授 

题目:诗酒趁年华

主持人:王珂教授 

时间:2018年10月22日(星期一)19:00-21:00

地点: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本科教学楼区三教学楼105室

  

主讲人简介:张海鸥,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诗教学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学,写作各体诗歌。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北宋诗学》《水云轩诗词》等著作十余种。2015年获评中国“最有影响力诗人”。

  

讲座内容简介:以陶渊明、曹操、李白、王维、李贺、晏殊、晏几道、苏轼、辛弃疾为例,解读他们诗词中如何用酒酝酿生命过程的激情或豪情、友情或爱情,酝酿年华岁月中的自由和优雅。




主讲人:吴思敬教授

题目:心灵的自由与诗的发现  

主持人:王珂教授

时间: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 19:00-21:00  

地点: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本科教学楼区三教学楼105室

  

主讲人简介:吴思敬,北京人,诗歌评论家。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诗探索》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2001年8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学术著作有:《诗歌基本原理》、《诗歌鉴赏心理》、《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 《冲撞中的精灵》、《心理诗学》、《诗学沉思录》、《走向哲学的诗》、《自由的精灵与沉重的翅膀》、《吴思敬论新诗》、《中国当代诗人论》等。

  

讲座内容简介:作为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要表达情感,诗人应当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将诗与青春相通。诗的本质是自由,诗的艺术是自由的艺术,诗的发现是心灵自由的实现。诗有自由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重境界,真正伟大的诗人需要达到天地境界,实现物我两忘,才能最终获得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讲座主要围绕“对诗歌的理解”、“何为诗的发现”、“如何发现诗歌”、“诗歌的境界”、“诗歌的本质”、“如何创作诗歌”六个部分,依次展开诗歌的自由创造之旅。




主讲人:吕进教授

题目:中国文化与中国诗歌

主持人:王珂教授

时间:2018年10月29日(星期一) 19:00-21:00 

地点: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本科教学楼区三教学楼105室

  

主讲人简介:吕进,四川成都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校务会委员、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大学社科联副主席;重庆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世界诗歌黄金王冠获得者;全国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多届评委;主持两项国家项目;撰写或主编《新诗的创作与鉴赏》、《中国现代诗学》、《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四川百科全书》等29部(共71卷)。

  

讲座内容简介:中国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是中国文学王冠上璀璨的明珠,“如诗”历来是对艺术作品的最高评价。在中国文化的所有领域,几乎都有诗的痕迹,可以说,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诗性文化,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文学都具有诗化特征。新诗是传统诗歌的现代形态,百年以来,尽管新诗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发展过程中重“破”轻“立”导致诗歌发展困难重重,因此,推动以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诗歌传播方式重建为内容的新诗二次革命是迫切的美学使命。

  

 东南大学首届诗歌节诗歌大赛评委名单.docx


联系我们 丨加入收藏 丨版权所有: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