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真 教授
 
发布时间: 2013-09-14         浏览次数: 3167

一、 概况

1、自然情况
马向真,女,1965年9月生,江苏省如皋人。
东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咨询与人力资源测评中心主任,哲学与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科技处副处长、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江苏省人大常委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常委委员,民革东南大学总支主委。
2、研究方向:
1、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咨询心理、人力资源管理、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咨询、EAP研究
2、交叉研究领域:心理学与伦理学交叉研究、道德心理学
3、教育背景:
教育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1986),
教育学硕士(南京师范大学,1989),
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1994);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9-10)。
4、个人简历:
  1982-1986 南京师范大学 攻读学士学位 方向:教育学
1986-1989 南京师范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 方向:普通心理学
1989-1994 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工作 助教、讲师
 1991-1994 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心理学
1994-2002.1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副教授
东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副主任
2000-2002.2 江苏宿迁市宿城区挂职副区长
2002.2-2008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教授
东南大学科学技术处 副处长
2008-现在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科学技术处 副处长
东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
江苏省人大代表
江苏省人大常委委员
江苏省人大内司委专业组成员
江苏省人大财经委专业组成员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特约审判监督员
民革江苏省委常委委员
民革江苏省委省直支部工作委员会副主委
民革东南大学总支主委
     2009-2010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高级访问学者5、主要学术兼职与学术荣誉:
5、学术兼职
中国心理学会首批心理注册督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青年研究会理事,江苏网上家长学校特聘讲师。
二、学术概述
 长期从事伦理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在伦理学领域中侧重道德心理学应用研究,研究主题道德人格、道德自我、道德同一性等;在心理学领域,着重社会心态研究、情绪管理研究;在应用领域,着重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及精神分析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接受过中德精神分析第二期专业培训、EMDR治疗师和督导师培训、催眠培训、结构式家庭治疗等培训并获专业证书;在人力资源方面着重EAP、团队建设、人际沟通、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和亲职教育培训等,是国内较早地从事EAP研究的专家之一。
  
三、所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其他重大研究课题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社会心态塑造(项目号07BZX054),2007-2009,负责。
2.              社会转型中弱势群体的心理成长与社会支持研究,201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3.              儿童情绪管理与亲子关系研究,2011,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
4.              新社会阶层人士思想状况与政治诉求调查, 重庆市,, 2011,
5.              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与道德建设(九五03-4006),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一般),1998-2000,负责。
6.              江苏公众心理素养调查(编号:BR20010309),江苏省科技厅软课题,负责。
7.              道德社会心理的实证研究(04ZXB010),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度基金课题。
8.              和谐人格与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04SJD720003),江苏省教育厅200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
9.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体系研究(01BZX037),国家十五社科规划,2001-2005,参与。
10.         新兴群体和大学生群体伦理道德心理的调查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道德与和谐伦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号05&ZD04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子课题
11.    影响江苏省生态地质环境的社会因素及其对策分析(EG010), 江苏省国土厅,2005-2008,第二。
12.    南通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委托书(7613005501), 南通市政府, 2005-2007, 负责。
四、获奖情况
   1.《社会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第一作者)
(1)2000年荣获江苏省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1999年获东南大学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
2.1996年获东南大学优秀教学三等奖
3.2003年获东南大学教学工作二等奖。
4、教育部高校社科研究管理先进个人奖 教育部     2007
5、中共中央统战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
6、江苏社科应用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2
五、研究成果
(一)、专著
1.     道德心理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2.     社会心理与社会控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独著,2003年
3.     社会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合著(第一作者),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二)论文1995年以来)
     在《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评论》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被CSSCI收录18篇。
1.       基于人口学变量研究的当代中国社会心态考察,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87-94
2.       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东南大学学报,2010.5:5-7
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转载,
3.     新兴群体和大学生群体伦理道德心理的调查分析,江海学刊2010.3:67-71
4.     现代性社会心态的道德哲学分析与调适,第二作者,论文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6-25. ,此文被新华文摘摘录概要。
5.     老子道德观视阈下的自我和谐,论文,第二作者,学术交流,2010.5:13-17
6.       社会心态的伦理审视,伦理学研究,2009.6:45-49
7.     道德价值建构与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探析,东南大学学报,2009.4:5-10
9.     群体规范的道德效应,道德与文明,2008.4:110-112,人大复印资料《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5月全文转载
10.          荣格原型理论的道德解读,江海学刊,2007.4:222-225
11.          道德态度及其转变,学术研究,2007.8:43-46。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转载,200711
1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成因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8:39-43
13.          人格面具与道德认同危机,江苏社会科学,2007.4:30-32。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转载,200710
14.          和谐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学术交流,2007.4
15.          市场经济标准与社会正当性,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3
16.          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评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3
17.           自我同一性:健全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18.          基因技术社会化初探,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
19.          道德人格与自我同一性,学术论坛,2004.5。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最权威文摘之一),《伦理学》,2005,2。
20.          社会生物学与精神分析的比较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4.6。此文被《光明日报》2004年11月24日学术动态版摘录。
21.          科学家越轨行为的多维分析与道德防范,学海,2004.6。
22.          自我同一性危机与道德的多元化选择,2004.6 伦理学研究
23.          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4.          大学人文教育摭谈,江苏高教,2004.5。
25.          皮克马利翁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前沿,2004.5。
26.          科学活动中的道德选择,道德与文明,2004.5。
27.          道德选择的心理分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8.          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03。2,40-42页
29.          德育过程中的认知不协调试析,教育评论,2003年第2 期,22-25页
30.          人文教育刍议,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 期,27-29页
31.          论合作基础上的教师权威,教育评论,2003年第6期
32.          心理点评,心理辅导,2003年第一期
33.          评艾里克森对马丁·路德的心理史学分析,东南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2,12,37-39页
34.    道德心理学刍议,伦理研究,1999年第一卷,306-316
35.   威特罗克生成学习模式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江西教育研究,1997.1,53-55页
36.   试析道德规范内化的心理效应,论文,教育评论,1996.1。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7.   试析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内在说和外在说,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3期
38.         论威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年02期
(三)、编著类
1.     西方心理学史论,参与写作,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
2.     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参与写作,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六、开设课程
(一)博士生课程
    道德心理学
(二)硕士生课程 
1.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外国哲学必修、伦理学专业、科技哲学专业、马哲专业选修)40课时;
2.     伦理心理学(伦理学专业选修) 40课时;
3.     西方心理学史(必修) 54课时;
4.     社会心理学(选修) 40课时;
5.     精神分析研究专题  40课时
 以上课程,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艺术系、政治学系、建筑系、法律系、学习与科学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博士选修
 (三)本科生课程
1.     新闻心理学  
2.     管理心理学
3.     社会心理学
4.     教育心理学
5.     心理学
6.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控制
7.     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
 
七、指导研究生
(一)     硕士研究生招收情况 (附学生名单、年级)
1998年 杨春生、杨雪英、
1999年 王锋
2000年 王莉、莫荣新
2001年 杨湘红
2002年 宋君修、杨卫华、姜春梅
2003年 高远、
2004年 徐伟、成建梅  
 2005年 张雷
2006年 田明弢
2007年 吴超 杨凯 于绪丽 徐美玲
2008年 安广义 吴玉伟  周美、窦文文、张柳
2009年 王章莹 周颖 胡晶
2010年  刘瑞京  张慧晶 
2011年  曹梦琦 程云霞
2012年  王漫漫  沈静
MPA专业研究生:
2010年 韩海 叶建华 戴红伟
2011年 吉祥  陈云子
(二)     博士生招收情况
2008年 张廷干
2009年 徐萍萍 张雷
2010年 刘香东 王志琳
2011年 龙运杰
 八、参加培训情况
2001年9月 江苏社会主义学院进修 一周
2006年2-3月中共中央党校进修一个月
2009-2010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10年9月江苏社会主义学院进修一个月
工作邮件:mxz12@21cn.com            
办公电话:025-83793464。
2012年秋季
九龙湖校区文科楼办公时间:每周一下午 3:30-5:30 
上课时间:
周一上午3-5节课 纪忠楼411 研究生课程 西方心理学史
周一下午 6-7节课 教6-103 心理
复旦大学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南开大学哲学院
清华大学哲学系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中山大学哲学系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
Copyright © 2013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0079095号-1 技术支持: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后台管理 
你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