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派与中国文化研究”沙龙在东南大学举行

发布者:何熠发布时间:2014-11-25浏览次数:753

    1121日,“学衡派与中国文化研究”沙龙在东南大学举行。本次沙龙由东南大学社会科学处主办,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研究所承办。著名的学衡派研究专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沈卫威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杨洪承教授,江苏凤凰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姜小青编审,《江苏社会科学》主编李静编审,人文学院院长樊和平教授,《东南大学学报》主编徐嘉教授、原主编徐子方教授,社科处甘锋副处长,金陵图书馆馆长、人文学院董群教授,人文学院王珂教授、论坛组织者王华宝教授和中文系全体教师,图书馆、出版社、社科处等部门代表以及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多位博士生参加了此次活动。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天来、中文系副主任田兆耀先后主持会议。

    本次沙龙以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中国文化热潮、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复兴为背景,与会代表基于当代文化理念与世界文化语境,探讨诞生于东南大学、在中国20世纪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术文化流派“学衡派”的文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参照,为东南大学传承百年文脉、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提供建议。人文学院院长樊和平、社科处副处长甘锋分别致辞。樊院长认为学衡派研究具备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时代价值,确定了“思想咖啡屋”首场的主题为“学衡派与中国文化研究”,藉以激荡思想,论衡当下的学术、文化和文明,有助于激励人文学者在急剧变革的时代坚守最重要的文化使命。甘锋副处长介绍了东南大学社科沙龙的基本情况,认为研讨学衡派,对发掘优秀的校史文化、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由南京各高校联合,将学术沙龙办成“长三角”的文化品牌。

    与会专家、学者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认为,从当前大量的研究论著来看,“学衡派”正名工作已经完成,“学衡派”为20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学衡派体现了学术自由、人格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当下学人薪火相传;新青年派与学衡派提出的构建新的文化体系的工作尚未完成,当前不应以“新”与“旧”、“古”与“今”、“中”与“西”、“激进”与“保守”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文化现象,而应当致力于探讨建设适应当下、具有前瞻性、包容性、得到广泛情感认同的新文化体系。与会学者呼吁在学术资源竞争激烈的当下,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要整合资源,做好务实的研究工作,发扬“学衡精神”,坚守共同的文化根脉。与会者还探讨了“学衡与东南大学人文传统”、如何办好《新学衡》杂志、开展“新学衡论坛”等问题。

    中文系王珂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发言做了很好的回应,张娟、刘占召等年轻教师做了精彩的发言,多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汇报了个人研究计划。最后,由中文系教授、古典文献学研究所所长王华宝做沙龙总结,简要概括本次沙龙所取得的成果,介绍开展学衡派研究的计划等。(刘占召王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