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学系2019年海外学者系列讲座于2019年6月3、4、5三日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戴远方老师。戴远方老师分别在北京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密歇根州立大学人文学院,研究领域包括女性哲学、社会政治哲学、女性生命伦理以及跨文化研究,专著《跨文化女性哲学——于中美文化相遇中对“差异”和“团结”的再思考》即将出版。讲座由医学人文系程国斌老师主持,人文学院院长王珏教授,哲学与科学系、社会学系和医学人文学系的多位老师,以及各专业学生近30人参加了这三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
3日晚,戴远方博士带来了以“当我们谈女性哲学时,在谈些什么:美国当代女性哲学的主要争论与路径”为主题的讲座。“差异”问题(即女性所承受的性别不公正有着社会和文化等差异)是美国当代女性哲学的争论焦点之一。尽管有些学者担心使用“女性”这个带有普遍性的范畴会以偏概全,甚至陷入本质主义的泥淖。但是通过对“身份认同”和“文化差异”等概念的分析,戴博士指出“女性在社会和文化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这一现象并不能得出“我们无法概括女性体验”这一结论,相反的,我们应当构建女性的身份认同和“女性”范畴,因为性别不公正是结构性的:女性遭受性别不公正时看似是作为个体,实则是作为“女性”这个群体的成员。在讨论环节,王珏教授、徐敏老师和武小西老师与同学们们都提出了很多具有价值的问题,尤其是王珏教授通过分析自然不平等与实际不平等的问题,结合其实证研究发现对中国女性“平等”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分析与阐述。
4日晚,戴远方博士带来了以“从多元文化到跨文化:女性哲学在‘文化差异’迷思中的出路”为主题的讲座。当代美国女性哲学对能否概述“别样文化中的女性经验”存疑,这种审慎使得女性哲学遭遇了各种困难,表现之一就是在“追求性别平等”(女性主义)和“承认文化差异”(文化多元论)之间存在着张力。文化多元论学者在试图缓解这一张力的同时,却意外地使得女性哲学越来越圉于种族性的区块式讨论。而如果承认女性是作为“女性”这一群体的成员遭受性别不公正的,那么追求性别公正的方式也必须是结构性和跨文化的,因此女性哲学对“文化差异”的讨论应由“多元文化”模式转入“跨文化”模式。“包裹”式的文化使得各个文化都桎梏于自身,将自身作为权威者,不承认文化的流动性,但是在“跨文化”中更能清晰的看到女性不平等,因此这种结构需要“成长”,由文化多元论到跨文化论之间的对话。在讨论环节,庞俊来老师与同学们提出了前瞻性的问题,庞俊来老师从“向后看”的角度将女性哲学的发展进行前景的展望,又将“女性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5日下午,戴博士在人文学院咖啡厅进行了“跨文化交流的经验与困惑:英文学术写作与留学经验交流会”,吸引了许多师生的到来。在解答同学们有关留学、发表国际期刊论文等问题时,戴博士给出了十分有帮助的回答。她还将自己学术研究的经验与方法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强调学术主要依靠脚踏实地,而不仅仅是灵感的昙花一现,并就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和建立互助写作小组等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分享;与各位老师交流了中英文写作转化之间的难题。张晶晶、王富宜、乙楠楠等各位老师也就关于青年教师的学习成长、学术国际化发展以及具体的学术问题发表了自己看法,与戴博士和在座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这三次学术活动热烈而深刻,老师们就“女性哲学、跨文化论、性别差异”等重大议题发表了富有启发性的学术观点,对相关主题的进一步研究意义重大。戴远方博士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真正意义上践行了对话与学习的精神。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对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相关院系进一步开展纵深性的交流与合作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本次活动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医学人文学系、东南大学秉文书院、江苏省性别平等示范基地共同承办。
撰稿人: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