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华东青年现象学论坛:科技与伦理

发布者:张睿驰发布时间:2019-09-18浏览次数:1216

第十一届华东青年现象学论坛:科技与伦理

 “华东青年现象学论坛”是由华东几所高校的青年学者发起、以东南沿海高校哲学系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今年召开第十一届。论坛举办以来影响力逐渐扩大,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学者的关注。2019年9月14至15日,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华东青年现象学论坛:现象学视野下的科学与伦理。时值中秋佳节,近四十位青年学者共聚南京,在学术探讨中切磋思想、感受团圆。

会议开幕式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珏教授主持。她感谢各位来宾在中秋佳节拨冗出席,并肯定了诸位学者纯粹的向学精神。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樊和平(樊浩)致开幕辞,他说现象学是哲学皇冠上的明珠,回首三十年前,现象学在中国只有个别学者通晓,如今现象学者的队伍已格外壮大,在学术上欣欣向荣。樊和平教授还分别从德国古典哲学、中国传统思想和日常语言习惯出发,谈论了现象学的思想史根源和日常经验基础,启发各位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现象学。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主任夏保华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表达支持。

本次会议共有十一个报告。每个报告人讲述20分钟,评论人进行10分钟点评,问答讨论环节15分钟。14日上午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高研院马迎辉主持,同济大学高松和杭州师范大学奚颖瑞就胡塞尔数学哲学进行报告,前者偏向基础概念阐释,后者偏向思想史梳理。安徽大学单斌和上海社科院钱立卿进行了细致而富有启发的点评。第三个报告由独立学者石可介绍现象学在戏剧学界的接受,他的报告具有学术和表演双重性,上海交通大学蔡文菁就现象学和戏剧表演的关联从多角度进行提问和引发讨论。14日下午由武汉大学王咏诗主持:四个报告分别是华侨大学李忠伟探究想象和本质知识、武汉大学贺念论海森堡的量子力学和海德格尔此在论的相似和不同、东南大学武小西尝试把正义的本体论研究与存在主义哲学相关联,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王嘉新通过聚焦于“更完整的实在概念”问题来反思舍勒在《唯心论与实在论》中对胡塞尔的批评。同济大学梁家荣、东南大学黄婷、上海交通大学陈勇和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高研院马迎辉分别进行了评论。这组报告主要由作者提出自己的思想纲要,在评论人的补充和建议下,与在座学者一同讨论研究所需避免的歧路和可能采取的进路。15日上午由上海社科院钱立卿主持四个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韩骁通过比较胡塞尔和狄尔泰讨论现象学何以成为“科学的生命哲学”,上海社科院高桦详细梳理了狄尔泰的意义概念,苏州大学李红霞和浙江大学王俊分别对这两个在内容上相互关联的报告进行了非常有帮助的点评。接下来的两个报告,武汉大学王咏诗就Phänomenologie在康德批判哲学中的面相展开讨论,常熟理工学院曹玉辉论证了胡塞尔形式逻辑奠基于现象学的先验逻辑,中国社科院赵猛和南方医科大学黄旺分别进行了精彩点评。

这些报告围绕论坛主题,就重要现象学家的科学哲学和伦理学思想展开论述,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积极提问和热烈讨论。青年学者倾向于直接深入的思想交流,大家充分地参与其中,表达观点、提出疑问,体现出真正的哲学精神,也彰显了“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参会学者都希望华东青年现象学论坛能坚持办下去,为我国的现象学研究持续贡献自己的积极力量。

通讯稿:武小西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