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成功举办“青春与时代——我的十八岁”新年演讲主题分享会

发布者:张睿驰发布时间:2020-01-02浏览次数:1358

2020年1月1日是21世纪20年代的第一天,为迎接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人文学院党委、关工委、退协分会特邀师生代表举行了“青春与时代”分享活动。上午9点,东南大学理工文管医等有关学科退休教师代表和人文学院师生代表在大礼堂前合影留念,105周岁的寿星女士坐在前排中间,人文学院创建时的首任院长刘道镛教授、工科代表——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凌一鸣教授,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李涛,关工委副主任闵卓教授等同志出席。他们不畏清晨凛冽的寒风,坚持来到合影地点,与各位青年学生代表亲切勉励、分享交流,让青年学子深刻感受到老一辈人的关怀与温暖。


随后,《青春与时代——我的十八岁》主题分享会在五四楼人文学院会议室举行。95周岁的周鄂教授书面分享了他在十八岁因参加进步组织在河南开封中学而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经校长力争后释放,19岁考取我校前身中央大学,1957年作为留苏研究生在莫斯科参加了毛泽东主席接见中国留学生的活动,聆听了毛主席的重要讲话。王淑良教授代表30后,她回忆了自己艰苦但充满温暖的青春时代以及为设立旅游专业而奋斗的历程。她勉励在场的青年学生要有奋斗目标、要相信自己,不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与目标。陈永棣老师代表40后,他通过分享自己在战争中度过的童年、在极左思潮下度过的青春,勉励学生代表们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代,努力学习,为祖国做奉献。闵卓教授代表50后,回忆自己在农村插秧劳作的知青岁月,将18岁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下乡期间,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培育出吃菌素的奋斗过程,总结出青春的力量是很特殊也是很愉悦的。她鼓励同学们不要害怕条件的艰苦,要有克服种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在闵卓教授精彩的分享之后,60后代表王缨老师通过深情朗诵了自己写的散文,回忆起自己的18岁是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抒发了对新时代的热爱,获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蔡小萍老师代表70后,刘文成老师代表80后,与之前老一辈老师不同,他们的青春时期处在在新旧交替的时代,生活在日子一步步逐渐变好的时代。他们都十分感激老一辈人的奋斗,带来了美好的新生活;同时他们又在那个最需要人才的时代奋勇拼搏,为祖国做奉献。正如蔡老师所说:“18岁的青春大家都在奋斗,也正是因为值得奋斗,所以才会美丽。”

本次分享会以10年为一个单位,从10后,20后,30后,40后,50后,60后,直到70后,80后,90后,00后,连接起了100年的十八岁青春,反映了中国社会、地区、家庭与个人的实况与梦想,十分感人。9位研究生本科生上台演讲,年龄最小的是2002年出生的本科新生傅丽航同学。同学们谈起自己刚刚过去的18岁,备战高考的岁月,有过迷茫,也有过思考,大家为自己生活在这美好的新时代而感到幸运,也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重大。16级社会学系华杰同学说,“学习社会学跟随老师们去调研,让我见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认识到我们应该要有一种大的格局,家国天下的情怀,去努力奋斗,回报时代,无悔于青春。”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李涛也做了发言,他在听讲和演讲过程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并与大家分享了关于他的青春18岁,一边劳动、一边在学校刻苦学习的经历,回忆了自己20多年的工作经历,深切勉励在场的青年学子,教育改变国家,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要感激这个时代,用自己的奋斗努力去回报伟大的新时代。陈爱华老师也即席做了精彩发言,“致广大,尽精微”,她说,建设好一个国家,不仅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要有博雅广大的人文情怀。特邀到会的数学学院罗庆来教授,医学院刘岐山教授,经管学院王文武教授,都做了情真意切的发言,回忆他们的青春与奋斗历程,同时对同学们的发言感到欣慰,勉励同学们不忘初心与使命,要为祖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题演讲会圆满结束后,人文学院退休教师、书法协会王忠老师展示了他亲笔书写的“福”“寿”等书法作品,为本次交流会增添了新年喜庆的氛围。


12时许,同学们与各位老师一起在会议室共进午餐,继续讨论交流。学院仿佛一个温暖的家,大家其乐融融,都觉得2020年的元旦过得很幸福。新时代,新面貌,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的教导,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贡献。(人文学院荷智 张泽哲 彭丽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