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升

发布者:张与竞发布时间:2022-09-09浏览次数:3282


个人简介

李昕升(1986-),男,汉,籍贯山东日照,后居河北秦皇岛

研究方向:科技史、农业史、历史地理、经济史、中外交流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联系方式:lxs86111111@163.com

办公地点:新文科楼1408-1(不定时)


2006.9-2010.6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本科 旅游管理 保研

2010.9-2015.6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博士 农业史

2015.6-2018.12  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博士后

2015.6-2018.11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助理研究员

2018.12-2021.11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9.11-2021.12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后

2021.11-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CZS072)免检结项

2、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21VJXG015)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资助(2015M580439)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0批特别资助(2017T100377)

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LSC004)

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7批面上资助(2020M671514)

7、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2037)

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1SJZDA116)

9、江苏省社科基金“江苏文脉研究”(22WMB027)


参加会议(境外)

2016年9月8-11日 日本·京都 第14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10月15-22日 美国·西拉法叶 第二届“普渡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研究联合中心”学术论坛。

2019年9月11-16日 希腊·雅典 第一届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大会“不同文化与文明中的科学”。


访学

2016年5月24日-6月22日  台湾·政治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23年7月-2024年1月    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劲牌学者


学术兼职

东南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2023年3月)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理事(2023年7月)

中国科技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20年11月)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委员(2018年6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会员登记号P020004978M,2022年2月)

江苏省农学会自然教育分会理事(2022年12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A刊评价专家(2022年7月)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2023年12月)

学术桥评审专家库专家

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凡科送审平台评审专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第一届青年编委(2024年3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第一届青年编委(2024年4月)

科普中国专家(中国科协,2023年8月)

若干CSSCI来源刊物外审专家


荣誉与证书

第十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2016年推荐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普通话一级乙等证书(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9年6月)

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2009年7月)

导游人员资格证书(江苏省旅游局导员人员考试委员会,2009年3月)

2013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教育部,2013年12月)

2013-2014年度陈裕光奖学金(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11月)

江苏省农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农史研究会,2014年11月)

第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特别评审奖(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14年6月)

2015年首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博士生论坛三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5年12月)

江苏农业科技发展论坛三等奖(江苏省农学会,2016年12月)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6年11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60周年征文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16年12月)

西南大学中国史跨学科研究博士论坛优秀论文(西南大学研究生院,2017年12月)

首届食学著作“随园奖”获选书目(第八届亚洲食学论坛,2018年11月)

《2018年度博士后科学基金获得者选介》,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2019年4月。

中国农业史青年论坛一等奖(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19年5月)

南京农业大学2020年度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南京农业大学,2021年5月)

2021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21年3月29日)

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1年11月)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2年12月)

第十四届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2023年9月)

2022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3年12月)

“典赞•2023科普江苏”年度十大科普作品(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2023年12月)

2023,一起阅过,央视网年度阅读盛典推荐书单(2023年12月)

2023年度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家(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2024年1月)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文学和历史学专场优秀论文(《历史时期美洲作物入华论纲》,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4年11月)


代表论文

[1]南瓜传入中国时间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3):88-94.第一作者

[2]南瓜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7):96-102.第一作者

[3]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影响[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6):75-80.第一作者

[4]论太平天国失败后族权的强化[J].求索,2014(11):161-165.第二作者(2015年10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5]南瓜在中国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4):81-92.第一作者

[6]清代玉米在浙江的传播及其动因影响研究[J].历史地理,2014(2):297-306.第一作者

[7]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J].中国农史,2015(1):24-33.第一作者

[8]清代番薯在江西的引种和推广[J].中国农史,2016(2):39-48.第一作者

[9]近十年来美洲作物史研究综述(2004-2015)[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6(1):99-107.第一作者

[10]南瓜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J].历史地理,2016(1):238-246.第一作者

[11]再谈玉米在中国引种和农民起义发生率——兼与陈永伟等先生商榷[J].暨南史学,2016(1):157-166.第一作者

[12]民国时期南瓜的加工、利用[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2):76-82.第一作者

[13]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1):109-113.第一作者

[14]玉米在云南的引种和推广[J].中国农史,2017(3):26-35.独立作者 收入罗中枢主编:《西部发展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15]清至民国美洲作物生产指标估计[J].清史研究,2017(3):126-139.第一作者(2017年1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

[16]方志物产史料的价值、利用与展望——以《方志物产》为中心[J].中国农史,2018(3):117-126.第二作者

[17]清代玉米、番薯在广西传播问题再探——兼与郑维宽、罗树杰教授商榷[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4):78-86.第一作者

[18]释胡麻——千年悬案“胡麻之辨”述论[J].史林,2018(5):21-33.第一作者

[19]美洲作物的中国故事[J].读书,2020(1):21-29.独立作者

[20]美洲作物与人口增长——兼论“美洲作物决定论”的来龙去脉[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0(3):157-173.独立作者(2020年9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21]海上丝绸之路物种交流研究三题[J].全球史评论,2020(2):143-152.独立作者

[22]《江浙访书记》中的“甘薯”[J].读书,2021(6):167.独立作者

[23]近五年来美洲作物史研究评述(2016-2020)[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1):88-100.第一作者

[24]番薯推广的动因和影响——以清代江西为中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2(6):76-84.第一作者(《自然辩证法通讯》2022年受欢迎10篇文章)

[25]明代番薯入华多元路径再探[J].历史档案,2022(1):29-35.第一作者

[26]明清以来美洲粮食作物经济地理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6):2.独立作者

[27]清至民国时期广西“惰农”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27-136.独立作者

[28]旧学新知:明清番薯种莳与藏种知识的生产及传播[J].自然科学史研究,2023(1):54-63.第二作者

[29]再谈1511年之前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的可能性[J].国际汉学,2024(2):48-55.第一作者(2024年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史》全文转载)

[30]抄本《耕心农话》的由来及价值考述[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4(2):330-339.第一作者

[31]释“薯”——兼论“甘薯”的传播、分歧与嬗替[J].社会科学战线,2024(8):136-146.独立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0期论点摘编)

报刊

[32]中国人为啥有“瓜子依赖症”[N].解放日报,2016-2-10.独立作者

[33]农业文明:丝绸之路上“行走”的种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3-2,007版.第二作者(2017年03月02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34]世界餐桌上,少不了中国故事[N].南方周末,2017-5-18.第一作者

[35]中国餐桌上的美洲食物[N].新华日报,2020-7-3.独立作者

[36]美洲作物是怎么传入中国的[N].解放日报,2020-10-7.第一作者

[37]从超稳定饮食结构看中华农业文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0-22.独立作者(2017年10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历史研究院官微全文转载)

[38]李昕升读《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何以为家?[N].上海书评,2020-11-10.独立作者

[39] “北瓜”含义历代有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1-8.独立作者

[40]李昕升谈中秋偷瓜习俗与江苏南瓜传播史[N].扬子晚报,2021-09-20.独立作者

[41]20世纪以来首部阶段性的整体性农书研究著作[N].中华读书报,2023-02-01,16版.第一作者

[42]微访谈|李昕升:我为什么要研究食物史?[N].扬子晚报,2023-03-02.独立作者

[43]玉米角色的历史转变[N].光明日报,2023-10-09,第14版.独立作者

[44]番薯种植的历史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8-18.独立作者

[45]在剑桥找寻翁美玲[N/OL].扬子晚报,2023-11-19.独立作者

其他

[46]不应过高认识外来作物在中华农业文明发展中的作用[N].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37,2020-11-2.独立作者

[47]谁来养活中国?“千年之问”有了答案![N/OL].方志江苏,2022-03-09.独立作者

[48]茶,源于中国,却带给世界优雅与文明[N/OL].方志江苏,2022-05-06.独立作者

[49]明朝玉米种植和农民起义发生率有关系吗?[N/OL].澎湃新闻·私家历史,2023-02-22.独立作者

[50]中国人为何爱嗑瓜子:西瓜子南瓜子葵花子三分天下[N/OL].澎湃新闻·私家历史,2015-08-06.独立作者

[51]剑桥访书记[N/OL].澎湃新闻·澎湃翻书党,2023-08-24.独立作者

[52]伦敦访书记[N/OL].澎湃新闻·澎湃翻书党,2023-10-19.独立作者

[53]邂逅“旧书王国”——海伊小镇[N/OL].澎湃新闻·澎湃翻书党,2023-12-21.独立作者

[54]在英国买书的“喜”与“惊”[N/OL].澎湃新闻·澎湃翻书党,2024-2-3.独立作者


专著

李昕升:《中国南瓜史》,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李昕升:《重订中国南瓜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24。

李昕升:《明清以来美洲粮食作物经济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李昕升:《食日谈餐桌上的中国故事》,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24年出版繁体中文版)

李昕升:《番薯的故事》,泰山出版社,2024。

李昕升:《酱油 独有的中国味道》,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

副主编:《丝绸之路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探索》,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副主编:《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论(1840-1911)》,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其他

致力于公众史学、史学推广,在《读书》《南方周末》《中国社会科学报》《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澎湃问吧》等发布文章、互动话题。

2019年起杂志《百科知识》“史话”栏目特邀撰稿人。

2019年6月15日于杭州参加大型演讲类活动“一席”。

2022年10月在B站开通认证号“李昕升讲食物史”。


讲授课程

社会主义发展史(本科)

劳动教育与实践(本科)

自然辩证法概论(研究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生)